【物種名稱】金黃錐尾鸚鵡
【中文別名】金色錐尾鸚鵡、巴伐利亞皇后錐尾鸚鵡、金色鸚哥、金色鸚鵡
【拉丁學名】 Aratinga guarouba
【英文名稱】 Golden Conure/ Queen of Bavaria ' s Conure
【科屬分類】鳥綱( Aves )、鸚形目、鸚鵡科、錐尾鸚鵡族
整體概述:
金色錐尾鸚鵡 Aratinga 是所有錐尾鸚鵡中最稀少的種類之一,也是最美麗、最大型的種類,全身亮眼的金黃色更突顯了它們非凡的價值,沒有一種鸚鵡有此種全身都是閃亮金色的羽毛。 這種鸚鵡鳥體為金黃色,翅膀部分的飛行羽為綠色;眼睛外圍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鳥喙為肉色,前端帶有一點點淺藍的色調;虹膜為棕色。 幼鳥的身體上會夾雜許多橄欖綠色,尤其頭部非常明顯,而非像成鳥般全部為金黃色,大約 20 個月後才能漸漸像成鳥般變成全部金黃色。 身長:
地理分佈:
金色錐尾鸚鵡主要棲息在巴西東北部的南亞馬遜盆地內。
飼養摘要:
金色錐尾鸚鵡外表高貴顯眼,非常亮眼,加上與其它錐尾鸚鵡比起來他們體型大的多,所以一直都是不少人的夢幻鳥種,但是其飼養難度與其它錐尾鸚鵡比起來卻難的多,尤其是行為上與心理上的層面,基本上他們和其它同屬Aratinga錐尾鸚鵡比起來比較不適合做寵物鳥,其生命力與適應度也比其它Aratinga錐尾鸚鵡差,飼養需多付出心思與耐性,尤其得多注意其行為方面的轉變與問題。
生活環境
金黃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巴西當地的熱帶雨林,尤其偏好沿著水源流過的林地,平常他們多半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喜歡在樹枝頂端來回用鳥喙靈活的嬉戲攀爬,常常很急速的在樹木間來回飛行移動;平常會和當地其他種類的鸚鵡一同集結覓食,叫聲相當尖銳吵雜,往往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的見。
它們棲息於靠近水域的熱帶雨林內,全年都是群居性,通常 6-30 只左右成群活動,可是現在在野外幸運的話頂多只能看到 2 、 3只, 經常會與其它鸚鵡一起覓食,偶爾也會出現在玉米田、芒果園 等農作區。
繁殖:
成對分開飼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金色錐尾鸚鵡約在3歲時始有繁殖能力,但一般國際上所見的成功繁殖案例其親鳥的年紀平均約在6-8歲齡,這也顯示了他們還是需要成熟點在繁殖為佳,所以我們會見到許多繁殖失敗的案例,繁殖期時對飼主可能有攻擊性,在非繁殖其時羽毛會比較美麗亮眼,繁殖期長出現拔羽症狀,一般認為金色錐尾鸚鵡並非良好的繁殖者與親鳥,他們在繁殖期時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會有破壞窩卵的情形,或是孵雛育雛不盡責導致蛋為孵出或幼鳥死亡之情形,這和其在野外的繁殖行為有許多類似之處,有人認為將他們的蛋移給其它鳥種孵雛或人工孵化會比較妥當,但是一旦開始繁殖有可能變的相當多產,母鳥通常一窩產3至5顆卵,孵化期非常容易緊張與焦慮,常常發生弄破蛋的情形,孵化約需25天,幼鳥會在巢中待10個星期左右,羽毛長成7星期,幼鳥時期即與主人有良好的互動會減少拔羽症發生的機率,模仿能力佳。
習性:
金色錐尾鸚鵡在幼鳥時期的羽色並不是像成鳥一樣有著炫麗的金黃色,而是全身都是橄欖綠帶棕色,與美麗的成鳥差別甚大;牠們棲息於靠近水域的熱帶雨林內,全年都是群居性,通常6-30只左右成群活動,可是現在在野外幸運的話頂多只能看到2、3只, 經常會與其它鸚鵡一起覓食,偶爾 也會出現在玉米田、芒果園等農作區;繁殖其通常在12-4月的雨季中,築巢在15-30m高的樹洞中,有研究報告紀錄牠們經常集體繁殖,通常母鳥較多,報告顯示最高紀錄曾在一窩中發現14隻幼鳥,由6只成鳥輪由照顧,一窩約產2-4顆蛋,他們多為7-9只群居活動,繁殖期的親鳥會顯的緊張與不安,尤其是在巢穴附近時,常會有很多蛋弄破的情況,這也許與和其它家族成員繁殖期時互有侵略性有關聯;金色錐尾鸚鵡由於大部分的棲息地都遭人為破壞、盜捕者的捕捉等原因,野外數量早已非常稀少,而人類飼養的金色錐尾鸚鵡比其它種類的鸚鵡更容易養成拔羽症的惡習,詳細原因並不清楚,推斷可能是因為籠舍過小,焦慮、緊迫、無聊所造成的原因,野地里數量相當稀少的約莫2000多只,也許低於3000只。
體形特徵:
體長約35cm(14吋)。
食性:
混合種子飼料和堅果為主食搭配蔬菜水果或是進口鸚鵡餅乾、乾糧等營養食物。
留言列表